恩施的油炸洋芋(油炸土豆)可以去吃,恩施大峡谷卖的那个竹筒酒可以带点回去,还有包谷粑粑(玉米做的)都还是可以的,还有豆皮啊,你可以在网上找下恩施的特产,呵呵,希望你在恩施来旅游玩的开心快乐!。
恩施自治州除汉族外,还居住着土家族、苗族、侗族、白族、蒙古族、回族等28个少数民族。
1、土家族:
土家族自称“毕兹卡”、“密基卡”或“贝锦卡”,意为“土生土长的人”。
恩施的土家族主要分部在清江以南的来凤、鹤峰、咸丰、宣恩和利川五县市,巴东、建始和恩施三县市的土家族占其总人口的25%至30%不等。
2、苗族:
苗族主要分布在利川、来凤、宣恩、咸丰,占全州苗族人口总数的90.8%,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。较为典型的有宣恩县的小茅坡营、苗寨,咸丰的官坝、小村、梅坪、龙坪,利川的文斗等。
3、侗族
侗族主要分布在宣恩、恩施、咸丰等县市交界的山区里。
民族语言为侗语,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,信仰多神。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“黔首”,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。
4、白族
白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铁炉等地。
白族有本民族语言,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。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。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,其建筑、雕刻、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。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,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,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。
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,有民家、勒墨、那马三大支系,受汉文化影响较深。
5、蒙古族
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三家台等地和利川。
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(今额尔古纳河)东岸一带。13世纪初,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,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。
扩展资料:
民族居住风俗:
1、土家人
“所居必择高岭”,往往同姓数十户或上百户集聚而成为一寨。土家人多聚居山内,客家人多居山外。土司时,只有土司、舍把、族长等土官以木架屋,雕梁画柱,而一般土民,多编竹为墙,茅草盖屋,若盖瓦房,则犯僭越之罪。堂屋正面设有祖先神位,两旁侧室住人。
侧房内靠前处设火坑,置三脚架,用来架锅做饭。侧房近屋顶处,编竹为楼;楼底悬一木架。竹楼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烧火的热气,烘粮食、肉、木柴等。现土家房舍,多建“吊脚楼”式木板瓦房,楼上住人,楼下养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。
2、苗家人
喜合族聚居,一姓一寨,或数姓一寨,居室形制有两种,一种是极为简陋的所谓三根柱子通天 , “八”字木,上盖茅草的居室,另种是较好的即为吊脚楼。楼下养牲畜,楼上住人。堂屋一侧为火屋,置有火坑,坑内置三脚架用以煮饭或炒菜,火坑后方供奉的家神。火坑屋的套间即为该家长者居住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-恩施-民族
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,1938年秋国民党军队武汉保卫战失败,战线西移,湖北省政府及所属机关于10月迁往恩施。
1940年夏,宜昌沦陷,国民党统帅部为适应战局发展的需要,进行战略调整,把洞庭湖西北滨湖地区及湘西、鄂西广大山区共80余县划分为一个战区,成立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,驻节恩施。
由此,小小的恩施山城成为湖北省战时省会、六战区指挥中心,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逐次迁离,至 1946年元月迁毕,长达7年之久。
这段时间,恩施山城与恩施人民承载了难以承载之重,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伟大的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今年5 月9日和9月3日,分别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,笔者撰写此文,讲述那段不应遗忘的历史。
湖北省政制机构与驻地:主要设土桥坝:秘书处,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238653931驻桐梓湾赖文安宅(今恩施市职中前);民政厅,驻横街头赖氏老祠堂(今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);财政厅,驻黄家峁赖敏斋宅(今恩施州高中);教育厅,驻桂花圆赖贯应宅;建设厅,驻老鼠坝赖贯之宅(今土桥加油站前);田粮管理处,驻段家湾赖家大屋(今恩施高中门前);社会处,驻赖氏总祠堂(今土桥小学);人事处,驻田坝赖宅(今农机修理厂);水利处、会计处,驻老营坝赖氏牌坊大屋(今恩施护校);审计处,驻大堰塘赖家大屋(今职院);卫生处,在土桥坝沙湾自建;警察局,驻城内东正街(今中山路)薛家巷天后宫;干训团,驻城内南正街道署旧址(今解放路武警部队驻地);临时参议会,驻龙洞艾氏祠堂。
在恩施的中央政制机构与驻地:国民党湖北省执委会,驻金子坝高吉甫宅;三青团湖北支部团部,驻薛家巷康子敬宅;湖北省高等法院,驻土桥坝赖氏老屋;湖北省第一监狱,驻建始县城朝阳观;湖北省第二监狱,在恩施城南郊谭家坝,自建;行政院中央赈济委员会第十救济区,驻城内南门火神庙与张翼洲宅;国民党中央两湖监察使署,驻城内西正街(今和平街)徐宅。
微信号 LMJX5588
添加微信 享专属策划师1对1定制服务